5月28日,渭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科研系列活动博士论坛讲座由薛晶博士做学术交流。报告交流题目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报告会由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何冰主持,王欣、王之墨、曹佳萌、张振斌、李洋洋、刘春等博士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在本次活动中,针对高比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需求,薛老师系统探讨了钛酸锂电极材料的关键技术进展。会议聚焦非球形颗粒电极构建与多物理场耦合效应,提出通过介孔结构设计与界面动力学调控协同优化电极性能的新思路。研究显示,采用纳米片自组装技术构建的三维分级孔道电极,可将离子传输路径缩短至微米级。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首次观测到LTO材料在超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的晶格应变动态分布,验证了其结构稳定性机制,为宽温域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这也为突破高功率电池的"能量-功率"权衡瓶颈提供了新方向,尤其对电动汽车快充、电网瞬态调频等场景的技术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通过模型仿真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展示,与会者就电极微观结构优化策略达成了新的方法论共识。薛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使与会老师对高比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研究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后续学院会请更多博士进行报告交流,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学术视野同时促进老师们之间的学术交流。